民事调解桌前理亏的一方追悔莫及,装饰考究的“小家庭”顷刻间一片狼藉:衣冠整齐的年轻人在街头路边大打出手……这样的场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究其根源,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当事人“愤怒”难平,无节制地发泄所致。其后果是亲朋叹息、当事人痛苦甚至自毁大好前程,同时也给社会带来相当大的危害。心理学告诉我们愤怒是由于他人(或事)妨碍目的达到,从而使紧张积累产生的情绪体验。在我们受到攻击、损害而感到不公正和委屈时,就会出现愤怒情绪。从来不生气、不发怒的人是罕见的,只不过是有些人表现得多些,有些人表现得少些而已。
但是,不考虑后果的表达愤怒不仅会恶化人际关系,而且会因为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内分泌系统的急剧变化而损害身体健康。生理学家发现,人在愤怒时,胃粘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可导致胃溃疡。所以青年朋友应特别注意“息怒”,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有:
●转移注意力儒家学说中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有一定道理,可以借鉴。当我们觉察到会激起愤怒的刺激物,可以尽量避开,而去做一些令自己高兴的事。
●加强自我暗示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自己书房里挂上一个上书“制怒”二字的匾牌,时刻告诫自己要节制激情,这是值得喜欢冲动的青年朋友学习的,例如在自己的书桌或床头贴上“息怒”这样的条幅,也可以通过口头语言暗示,即在发怒时,在心中默念“发怒于人于己都有害”等言语来提醒自己。
●释放愤怒的“能量”现代日本的一些大企业的“精神健康室”可谓是理想的“去处”,它由“泄怒室”和“恳谈室”组成,在“泄怒室”里安置着经理的橡皮模型,那些因工作问题而对经理怒气冲冲的职员可以先去泄怒室将经理的模型狠揍一顿,以便把心头怒火泄出去,然后走进恳谈室,等候在那里的职员会与你推心置腹地交谈使你余怒一扫而光。
愤怒是由客观刺激引起的,但也是一种主观体验,要受意志支配,所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和适当的心理调节方法,完全能够平息自己心中的熊熊怒火。